2011年,對于新能源汽車中的電動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產業是發展的重要一年。6月份,全新亮相的國際電動汽車及充電設施展覽會(以下簡稱“eMobility展會”)將于北京開展,這也是近年來首個單獨為純電動車產業開設的展會。作為第八屆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博覽會(以下簡稱“CEEC展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eMobility將為國內外的純電動車廠商、配件商、貿易商提供一個寬廣的交流和互動、貿易平臺。
據了解,在未來可能發生的能源危機面前,純電動車已經被公認將最有可能成為傳統油料汽車的代替品。目前的混合動力未來也將向純電動車方向靠攏——相比于太陽能能需要復雜轉化裝置的車輛設計,電動車的技術瓶頸顯然要小的多,更加平易近人。寶馬、本田等國際汽車大品牌都已經紛紛瞄準了純電動車市場,準備推出相應的產品。而國產如比亞迪等電動車廠商,也已經在電動車的研發制造及應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簡單而言,一輛作為商品定義的電動車,應該在結構上包括:電力驅動及控制系統、驅動力傳動等機械系統、完成既定任務的工作裝置等。并且這些系統應該是有機集成在一個底盤內,并能滿足各種環境、溫度、濕度、一定里程等使用條件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要求。在電動的幾大組件中,電力驅動及控制系統是電動汽車的核心,而如何實現電動汽車的能源補充,則是確保電動車行駛的重要外界保障條件。
作為電動車真正實現量產、走入汽車市場的關鍵一步,電力供應等保障問題以及純電動車在具體設計應用過程中的一些具體問題,直接影響著電動車的真正普及和技術完善。在今年即將推出的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將有望成為國家下一步經濟工作的重點——這顯然有利于電動車的未來市場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即需要給予市場充足的信心,以便吸引更多的投資、社會公眾關注。這就需要加快電動車產品的市場化步伐,盡快在電力供應保障、產品技術細節,尤其是國產純電動車的產品技術細節的研發能夠盡快取得突破性進展。
作為eMobility展會的主辦方,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電聯”)指出,具有行業推動力的展會,是促進行業內部以及行業與行業之間交流的重要手段,電動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本土電力工業的保障和支持,同時,電動車自身的一些難以解決的技術問題,也可以藉由電力工業的保障背景提供支撐,從而使一些關鍵的核心問題得以解決。如眾所周知的電動車行業標準問題、換電站和充電站的建設,以及由類似問題導致的電動車的最大路程、時速、對充電設施對接、充電方式等一系列的具體問題。“現在很多問題是整個產業,甚至幾個產業都在‘坐等’答案從天而降的局面,我們需要迫切改變這種局面,使至少電動汽車相關產業鏈條上的參與者都能夠彼此達成共識,這需要一個集中的交流平臺,方便大家交換彼此的意見和思想;需要一個貿易平臺,打破產業與產業之間的貿易堅冰,形成貿易鏈條,eMobility展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誕生的。”eMobility展會另一主辦方——德國科隆展覽中國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從目前的市場整體狀況來看,未來的五年將是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迅猛發展的五年,電動車將迅速實現市場化,把前期的產業投資及技術積累轉化為實際的產出,并帶動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為實現這一目標,目前迫切需要的,是電動車產業及電力工業的聯合,盡快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產業推動機制,使電動車從規劃、設想快速落地,變成切實可轉變為市場規模的產業系統。順應國際汽車工業發展潮流,把握交通能源動力系統轉型的戰略機遇,堅持自主創新,動員各方面的力量,加快推動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對搶占未來汽車產業競爭制高點、實現我國汽車工業由大變強和自主發展至關重要,也十分緊迫。
在2010年2月份日本召開的技術交流會上,日本德勤咨詢(Deloitte Tohmatsu Consulting)公司的周磊更是表示,因為中國政府計劃在2020年將HEV/EV等環保車的銷售比例提高到新車的10~15%,屆時的銷量有望達到200萬~300萬輛。
其中,中國力爭截至2020年普及400萬輛EV,將向運營商(Fleet User)支付每輛最多約6萬元的補助金。盡管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推遲到7月出臺,國內的電動車高潮顯然也值得期待。